2012年7月30日

Teusner The Riebke Northern Barossa Shiraz 2010

Teusner The Riebke Northern Barossa Shiraz 2010
             
Kym Teusner是澳大利亚的新一代优秀酿酒师。他十几岁时就在家里酿造啤酒,从此便与酿酒业解下不解之缘。后来他进入阿德莱德大学学习酿酒。他的brother in law, Michael Page是Barossa Valley Torbreck酒庄的葡萄种植员。Kym学习之余在他那里兼职打工。2001年Kym获得了学士学位,并于当年成为了Torbreck的助理酿酒师。
一次午餐期间,Kym听到女友的uncles Riebke兄弟的一段话,促成了Teusner酒厂的诞生——Riebke家族在Barossa种植葡萄已有五代人,他们的老葡萄藤出产高质量的葡萄,但是大的酿酒商把葡萄价格压得很低,使得入不敷出,因此他们想把这些低产的老葡萄藤拔掉。Kym深知这些老藤的价值和葡萄农之艰难,于是恳求Michael筹钱以保住这些珍稀的老葡萄树。虽然他们凑到的钱仅够购买该葡萄园四分之一的葡萄,但已令Riebke兄弟搁置了翻种的计划。当时一家大葡萄酒公司仅给每吨900澳元的价格,Kym他们出价2500澳元,虽然那家公司马上也给出了相应的价格,但是Riebke兄弟选择了Kym,于是2001年底,Kym和Michael合伙的Teusner Wines诞生了。次年Joshua GSM上市,立即引起了媒体和零售商的关注。从此,Kym Teusner便成为了立志于保护以干涸法种植(dry-grown)、低产(low-yielding)的超级老葡萄藤的新一波酿酒师的典型代表。他获得了2007年Qantas“最佳年度年轻酿酒师”(Young Winemaker of the Year)的褒奖。
Teusner Wines采用的是lees ageing, little racking, no fining or filtration, and no new American oak的酿酒方法,从而更能反映出葡萄本身和土地的特色。他们有着自己的酿酒哲学:“Our philosophy is to produce only exceptional, affordable wines by being very selective about the fruit that we source from old, well maintained vineyards. These vineyards reliably produce balanced, complex fruit which we guide, with minimal inputs, into wine. Our fruit sources are predominantly family and close friends, which allows us this selectivity in which fruit we vinify.”——酿酒哲学!那些急功近利的人是不会有的——虽然这几年Teusner Wines发展很快,但Teusner并不想做得很大。“We're not making millions, but we can support our families”Teusner说,“If it goes any bigger, we'll lose the balance.”澳大利亚正是有了很多这种信守自己朴素的酿酒哲学的酿酒师,才有了那么多质优价量的葡萄酒——据我听到一些港台酒客的反应,澳洲葡萄酒的性价比高是公认的,相同品质的酒,欧洲酒甚至美国酒往往要贵两倍以上。
故事讲多了,该说酒了。这款酒有着明艳活跃的、偏紫的深红宝石色,带着的紫罗兰、黑醋栗、巧克力的芳香。一入口,其优雅、可口的香味令人惊艳。樱桃、黑莓、黑李子,果味丰富而富有层次;酸甜苦辣咸恰到好处,味道均衡,酒体中等,单宁细致。下咽后酸、辛味令舌头生津一轮又一轮。遗憾的是余味微苦,减弱了果香余韵,而且二氧化硫防腐剂令我饮酒过后会打嗝。这款酒入选了James Halliday Top 100 of 2011。

评分:93 (JH: 96, 5 Sep 2011)
售价:AU$19
佳饮期:2016年之前
酒精度:14.5% vol

2012年7月23日

Schubert Estate The Sentinel Barossa Valley Shiraz 2009

Schubert Estate The Sentinel Barossa Valley Shiraz 2009

Barossa Valley(巴洛萨谷)是南澳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也是澳大利亚最负盛名的红酒产区。那里名庄林立,光五星酒庄就有50多家,像Penfolds, Peter Lehmann, Wolf Blass, Jacob's Creek等大牌酒庄就座落于此。Barossa又以Shiraz最为出名,如果你对购买澳大利亚葡萄酒觉得无从下手,那就随便拿一款产自Borossa Valley的Shiraz,相信它一定不会令你失望。不像其它的产区一般受英国的影响,Barossa主要受德国的影响,因为那里的很多早期开拓者来自德国的Silesia(原属波兰)。
Schubert(舒伯特)酒庄2000年才成立,庄主Steve Schubert祖籍也是Silesia,他原来是个教建筑的老师,1986年他和妻子Cecilia购买了这处近乎荒废葡萄园,慢慢开始重新种植。他们的葡萄都是卖给名庄Torbreck的。1999年开始,为了更好的了解Torbreck对葡萄的需求(例如葡萄的品质、颜色、风味、成熟度等等),Steve每年留一些葡萄酿酒。于是2000年开始有了他们的旗舰酒Goose-yard Shiraz,但是产量很少,主要给自己和亲友饮用。没想到2004年Schubert酒庄被权威葡萄酒评论家James Halliday (JH)赏识,并于次年出版的Wine Companion中给予“最佳新酒庄”的评价,从此市场需求大开,现在产量已超过1000箱(1箱6瓶)。
这款酒2006年才开始产,数量很少,每年只有196箱。06、07年份分别得到了JH 95、94分的好评。酒呈很深的紫红色,带着梅子和黑莓的果香,入口还算柔顺,酒身融合得不错,酒体偏重,酸味适中,主要带黑莓的味道,醒酒后梅子的味道才出来,甜度上升,有点辛辣,余味微苦。总体味道均衡,但果香较少,缺乏复杂度和层次。

评分:83
售价:AU$25
佳饮期:2017年之前
酒精度:14.5% vol
封装:软木塞
备注:含220号添加剂,即二氧化硫,不过好像不算多。

2012年7月22日

醒酒、换瓶和醒酒器

“醒酒器是啥神器呀,醉酒了还能弄醒呀!”如果看这标题你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原来也是这样的。 醒酒器(Decanter)是对酒发生作用的,不是对人。 让红葡萄酒流动起来,与空气充分接触,这个过程就叫醒酒(Breathing),俗称“呼吸”。 常见的醒酒方式有三种:
  • 饼中醒酒:喝红酒之前,提前打开瓶盖,敞口放置(一两个小时)。
  • 杯中醒酒:酒倒入杯中后,可过一阵子再喝;喝的时候摇晃酒杯。
  • 用醒酒器醒酒。
记得中学的时候学过伯努利定律:流体流动速度越快,其产生的压力越小。醒酒器正是基于这一原理,通过加快红酒的流动速度,减低分子结构内部承受的压力,从而释放出更多的香味,同时,使之与空气充分接触,快速氧化,改善口感。
有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是认为醒酒过程会令单宁快速氧化,从而达到软化单宁的效果。实际上,单宁软化发生在酿酒和橡木桶存放的过程中——期间单宁会发生“聚合”反应而得到软化。醒酒主要是氧化酒液中的硫醇和其它化合物,从而造成单宁软化的感觉。
不是所有的红酒都适合使用醒酒器的,醒酒器一般用于单宁比较强的酒,例如Shiraz, Cabernet Sauvignon等,尤其是浅龄的红酒,即比较新、尚未到最适合饮用期的红酒。对于像Chianti和Pinot Noir等娇嫩类型的酒,醒酒器可能会有损口感。另外,醒酒释放香味的同时,有时也会使一些香味流失掉。
常和醒酒并提的是“换瓶”。陈年红酒里常有沉淀。这些沉淀有的单宁和色素等结合的产物,有的装瓶时就存在(有的酒在装瓶时是不经过过滤的,尤其当采用传统的酿造方法时)。这些沉淀不仅影响美观,味道也不好,所以饮用之前通常先把酒瓶直立放置一段时间后,把酒倒入另一个容器饮用,以滤除残渣,这个过程就叫换瓶。
超通气醒酒器
三件套超通气醒酒器
这就是前阵子Ivan送我的超通气(super-aerating)醒酒器。它是个三件套,包含一个手工吹制的石英醒酒器,一个石英玻璃喷洒漏斗,和一个细密的不锈钢滤网。一般的醒酒器没有漏斗和滤网。这款产品的精巧设计就在于此——喷洒漏斗把酒液分成五股细珠流,均匀沿着醒酒器壁从上部流入底部,这不仅可以是酒液和空气充分接触,还加快了流动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的醒酒的效率,可减短醒酒的时间,加强口感。滤网还起到了过滤酒中沉淀物的作用,使换瓶更轻松高效。醒酒器有卖的不多,价格也高,动辄几百澳元。悉尼的朋友在Pots Avenue连锁店可以订购到这款醒酒器,价格应该是100澳元左右,还算比较实惠。Pots Avenue连锁店在Castle Hill (Tower), Penrich, Livepool和Hurstville等区有。

2012年7月17日

Vicary's Heron's Wing Chambourcin 2009

Vicary's Heron's Wing Chambourcin 2009
Vicary's Winery就在悉尼大都市区内的Luddenham,应该属于Southern Highlands产区。昨天带孩子去那里坐Thomas火车,顺便品尝了他们的酒。Vicry's的酒普普通通,只有这款还不错,但是它和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历史却颇有渊源。大不列颠的第一舰队于1788年到达了澳大利亚,就有人开始种植葡萄,但直到1816年才由农场主和探险家Gregory Blaxland种植成功(有合理的数量和质量)。他还作为第一人与1822年出口葡萄酒到伦敦,并获得了银奖。他的孙子John Blaxland后来继承了包括Vicary's酒庄在内的、以其英格兰家乡Luddenham命名的大片土地。如今Vicary's酒庄还保留有当时留下的一些建筑。
Chambourcin是一种欧美葡萄杂交新品种,由Joannes Seyve于1963年培育出来,其用于杂交的品种却不得而知。这种葡萄对真菌疾病的抵抗力较强,这也使得在这种葡萄树上喷洒的药物比其它葡萄少。
此酒呈深紫红色。入口顺滑,有着柔和的梅子和其它熟透果实的香味,伴着咖啡和橡木桶的味道。单宁柔和,酒体中等,融合和均衡度都还不错,整体表现中规中矩。

评分:82
售价:AU$13
佳饮期:有的赶紧喝吧
酒精度:11.2% vol

2012年7月2日

Taylors Clare Valley Shiraz 2006

Taylors Clare Valley Shiraz 2006
            
Taylors是南澳Clare Valley产区、Wakefield河畔的一个家族酒庄,由悉尼酒商Bill Taylor Snr(因为他有个儿子和他名字一样所以后面加Snr以示区别)于1969年创建,现在已经传到第三代。几经购买毗邻的葡萄园,现在Taylors的葡萄园不但是Clare Valley最大的,还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连成片的葡萄园。2004年,Taylors开始100%采用金属旋盖封装其生产的酒款,是澳大利亚主要酒庄中的第一家。2007、2009、2011年,Taylors三度获得美国最大葡萄酒竞赛,即旧金山国际葡萄酒竞赛(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Wine Competition)的"Best of Nation"奖项——表彰其参赛酒款整体变现澳大利亚全国最佳。Taylors年产40万箱,属于中型的酒庄。由于和葡萄牙一厂商标冲突,其出口主要打的是Wakefield的商标。
Clare Valley曾是远古海洋——Taylors在为挖掘葡萄园的储水坝时,他们发现了海马的化石,这正是他们以三只海马作为酒庄标志的由来——这里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可达40度,而晚上却能降到只有5度。据说这样倒也利于葡萄白天生长,晚上休息。
这款酒的颜色是鲜艳的深宝石红色。入口很柔顺,酒体中等偏重。香味以梅子为主导,有点黄酒的感觉,但又不是很重,恰到好处,伴着咖啡、黑莓、香草的味道。单宁、橡木桶融合得不错。收结生津,余味有微苦。整体表现还不错,只可惜该酒装瓶前用蛋和坚果调味,我对这类酒容易反胃。

评分:82 (JH: 90, 05 Sep 2007)
售价:AU$19
佳饮期:有的赶紧喝吧
酒精度:14.5% vol